中国建材董事长:如果没有上市,很多国企和央企可能活不到今天
编辑:admin 日期:2019-11-13 13:22:41 / 人气:
以下为演讲精编: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来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参加首届中国国有企业研究论坛,本次论坛主题是“国企改革攻坚战”。论坛开始前,我还问董大海副院长“攻坚”指的是什么,结合论坛主题,我和大家分享关于国企改革的观点。
国企改革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在国企工作整整40年,搞改革也有20多年。1994年,国家搞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时候,我当时所在的北新建材就是试点企业。2014年,国务院国资委推出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我所在的中国建材集团又是试点企业。国企改革我“试”了20年,从“黑发人”试到了“白发人”,我也希望国企改革能尽快完成。2020年要完成国企改革的任务,论坛的主题聚焦“攻坚”,我们今年还是要攻关。
我们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今天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国企改革的认识,就是因为中国建材因改革取得了佷大的成绩。20年前,中国建材集团营业收入仅有20亿,是一家资不抵债的公司。它是如何怎么发展成现在营业收入4000亿、利润300亿,全球最大的建材公司呢?这家公司没有任何的垄断。
要说国家的支持,20年前国家给的支持更多,但那个时候公司却步履艰难,但恰恰是因为迈入市场,公司又活了起来,而且活得还不错。不仅中国建材一家国企这样,这其中一定是我们做对了什么,那么我们做对了什么呢?现在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成就一:上市混合
今天中央企业70%的资产在上市公司,或者说我们主要参与竞争的都是上市公司,很少是国有独资公司。上市后,募集的大量资金用于支持公司的发展,如果没有上市,大多的国企和央企可能活不到今天。上市是我们做得非常正确的选择,当然当年上市的时候也是因为没有资金,才选择去上的市。
上市以后,我们引入市场机制,就得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尽管没能全做到,但毕竟和过去单一的国有企业不同了。任何政府部门都会想到这是一家上市公司,要注意到还有股民,还是有约束的,所以“上市”对我们来讲意义深远。我先后经历了北新建材在深圳上市、中国建材H股在香港上市、国药控股H股在香港上市等等,目前中国建材有13家上市公司,国药有6家上市公司,通过上市,企业募集大量资金,同时引入市场化机制,在市场监管下发展。
成就二:董事会建设和薪酬改革
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薪酬制度改革等等,这些对央企来讲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外部董事在董事会占多数是对的。《公司法》里只有董事,没有外部董事、独立董事、职工董事之分,不管董事来源是什么,在董事会里只是董事,而且董事最大的作用是促进企业发展,而不是在董事会里一部分董事监督另一部分董事。应该由董事长做班长,组织董事们一起开好董事会。董事的来源可以是多元化的,因为通过来源调整董事结构,减少内部人控制的可能。董事个人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公司负责,这个问题不能搞糊涂。
我们的薪酬制度也是做了半市场化的改革。二级、三级公司是放开了一些,但我们还是有一些限制,所以我们没有完全市场化,是半市场化的薪酬制度。即使半市场化的薪酬制度,在今天看来,仍然起到改革的作用。所以,国资委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和薪酬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整个央企的进步,我们应该肯定它的进步作用。
成就三:坚持主业和瘦身健体
这些年,国企、央企坚持主业的做法是对的。国资委主张央企三个主业为限,“一主两辅”。最初企业都不是很理解,但正是因为有主业的限制,成就了48家央企成为世界500强。大家知道,很多企业一有赚钱业务就想做,如果没有这个限制,这些企业今天都不知在做什么。过去这几年,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主业意识,就犯了错误,都是机会主义,没有长期主义,觉得什么赚钱就一哄而上做什么,结果形成很多损失。
在瘦身健体方面,央企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是做对的事情。近三年,央企减少近1. 4万家企业。中国建材减少400多家企业,管理层级从7级压减至4级,压减冗员5万人,未来三年还要再压减5万人。中国建材的财务杠杆降低13%。而恰恰相反,很多民企却在抵押资产、质押股权,大举扩张规模,过去国企曾走过的弯路他们又全犯了,犯一轮错误后才明白这个道理。
成就四:创新转型
大家都知道,央企是创新的组织,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如大国重器等都是由央企完成的。像中国建材有26家科研设计院,3.8万名科研人员,1.2万项专利,中国建材行业几乎所有的技术都是由中国建材提供的,每年国家科技一等奖、二等奖都是中国建材所获得。这些年,我们的创新转型做得都不错。
成就五:“一带一路”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国企、央企领头打头阵,比如架桥、修路、打井等基础建设都是国企、央企承接的。中国建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了300多个水泥厂,全球65%的大型水泥厂是由中国建材建设的。
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水泥厂,当地该如何架桥、如何修路,过去非洲地区每吨水泥2000元,现在只有300-400元,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30年前,中国的水泥设备等都是从跨国公司购买,而现在很多跨国公司都是从中国建材购买,“30年河东,30年河西”,为此我们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然,我们在“走出去”道路上,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也和跨国公司共同合作,共享机会。我们在进博会上签署相关合作协议,与ABB、施耐德等很多企业寻求合作,而不是“吃独食”。
成就六:党建工作
2016年10月,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在京召开,最高领导人作了重要讲话,国企的党建工作有了实质性提高。党建工作很重要,企业做大了用什么管理整个公司呢?
西方有一个词叫“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还有一个深刻的解释是“企业宗教”,不然企业几万人、几十万人分布在世界各地,靠什么有统一的思想?
中国公司也是如此,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实际上党建工作就是我们基础的政治文化,这些年整个市场环境净化,我们可以安心做事。过去我们做事情,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要按照社会濳规则去做;现在做起来就很简单。党建在企业里,我主张党建文化一定要和企业经营相结合,中国建材在党建工作中,牢牢坚持“四个结合”。
一是党建工作要和治理管理结合,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
二是党建工作要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不能“两张皮”;
三是党建工作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
四是党建工作要和廉洁从业相结合,真正发挥独特的政治优势。
国企要向民企学习他们的市场意识、企业家精神、市场机制;而民企要向国企学习战略规划、管控体系、党建文化和团队建设,这是民企比较薄弱的。国企和民企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只是国企向民企学,民企今天出现很多问题,也应该好好研究国企这几年都做了些什么,也要向国企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刘鹤:抓紧制定国有企业
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11月12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刘鹤主持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并讲话表示,未来三年是关键的历史阶段,要落实好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制定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
会议还要求,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资国有企业监管、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化财务硬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明确的任务举措,制定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
央企混改政策批量展开
国资委下放部分央企混改审批权
今年以来央企混改批量展开。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简称《操作指引》),明确了基本操作流程,对“混资本”过程中的资产审计评估、通过产权市场实施混改、通过股票市场实施混改的相关规定、工作程序、重点关注事项等进行了说明,明确了转变企业运营机制的主要内容,并就相关工作的重点内容、有关规定和指导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
根据文件,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制定后,中央企业应按照“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履行企业内部决策程序。也即:拟混改企业属于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子企业的,其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由中央企业审核后报国资委批准,其中需报国务院批准的,由国资委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规定履行相应程序;拟混改企业属于其他功能定位子企业的,其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由中央企业批准。
这意味着国资委将部分央企所属企业混改方案审批权下放给集团公司,无需再经国资委审批。
松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业绩考核更具弹性
国企股权激励意愿有望增强
为了配合《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国务院国资委在11日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此次文件的出台加大激励尺度,拓宽授权,将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开展股权激励举措。
该通知从三方面强化了正向激励导向:
一是提高授予数量占比,将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首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授予的股票数量从总股本的1%提高至3%,重大战略转型等特殊需要的上市公司两个完整年度内累计授予数量放宽至5%。
二是提高权益授予价值,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股权激励权益授予价值占授予时薪酬总水平的比例统一提升至40%。
三是不再调控股权激励对象实际获得的收益。
同时,《通知》规定,除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公司外,国资委不再审核股权激励分期实施方案。上市公司依据股权激励计划制定的分期实施方案,国有控股股东应当在董事会审议决定前,报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审核同意。
这意味着,国资委只审核股权激励整体计划,不再审批分期实施方案,分期实施方案的审核把关职责由中央企业集团履行。
华泰策略团队认为,此举有利于国企股权实施股权激励的意愿增强,股权激励实施有助于国企确立长期发展目标。
科创类国企有望承担重要使命
通知规定,为鼓励中央企业控股科创板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通知》基本完全遵循了科创板上市规则,允许将持股5%以上的核心骨干人才纳入激励范围,支持尚未盈利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允许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低于公平市场价格的50%。
同时,为维护股东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知》对两方面的特殊情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补充要求。
一是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低于公平市场价格的50%时,应适当延长股票解锁期限。
二是尚未盈利的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时,应当在股票授予价格、权益生效比例等方面做出相应的限制性规定。
根据国资委研究中心11月2日发布的《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我国国企的收入结构中,传统行业占比多,而新兴产业占比较少。
目前共有45家中央企业控股的92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占中央企业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的22.8%,主要分布在通信与信息技术、医药、机械、军工、能源等战略新兴行业领域。
华泰策略团队认为,未来通过股权激励等系列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科创类国企有望在这一轮科技周期中承担自主可控、技术升级等重要使命,在激励机制理顺的条件下,科技国企的研发实力有望提升、成长空间有望打开。
部分国企改革股已走出“长牛态势”
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实施混改3700多项,引入非公资本超过1万亿元,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超过70%,比2012年底提高近20个百分点;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65%已进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61%、利润总额的88%来自于上市公司。
其中不少国企改革股已经率先获益,走出“长牛态势”。
作为山西省的国企改革第一股——山西汾酒今年以来已经上涨170%,总市值已经超过800亿元。
2017年,山西汾酒抓住山西省国企改革的先机,率先完成混改,并与山西省国资委签订了三年任期经营目标。
2019年,10月25日,山西汾酒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山西汾酒提前完成百亿销售目标。
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1.27亿元,同比增长25.72%;实现净利润16.96亿元,同比增长33.36%。
其中,净利润指标已经完成《三年任期经营目标考核责任书》所提出的:“到2019年末,集团内酒类利润总额达到16.38亿元”目标。而营收方面,距离“酒类营业收入达到103.74亿元”目标也已十分接近。
同时,山西汾酒的股价在三年内增长了近300%。
东莞地方国企改革龙头股——生益科技则在2015年实现国企改革之后,4年内股价最高增长了近400%。
除此之外,打响2019年国企改革第一枪的中船科技今年以来涨幅近100%,曾经的国企改革龙头股——长春高新今年以来的涨幅一度高达近200%,还有不少已经完成国企改革的上市公司逐步走出“长牛”的态势。
我们面临的挑战
我们现在面临不少的挑战,大家可能会说,国企既然搞得这么好,那就别改革了。其实说得不对,因为我们还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建世界一流的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加大国际化步伐,所以要继续改革。
我们前面的改革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还有半市场化的东西,还有面临很多挑战。我们的改革还有最后一公里,改革还有最后一扇门必须推开。当前国企改革面临三个挑战。
挑战一:市场化竞争中性的问题
不论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企业竞争要中性。
按照国企的分类,如果是公益保障类的企业,就应该国企自己做,民企不一定参加,因为属于非竞争领域,本身是政策性也不赚钱,即使赚钱也是有政府补贴。但在竞争领域的国企,就应该坚持竞争中性原则,否则在市场里,一方面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另一方面是和纳税人在竞争,这样逻辑就出了问题。
如果不符合竞争中性,国企在国际上也无法招投标,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挑战。讲到国企,有些人认为是“中央军”,有“红帽子”,殊不知在国内市场竞争时,民企会认为不公平,到国外去会遭到当地企业的抵抗,他们认为当地企业怎么能和一个国家进行竞争。
我们的企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企。比如,我原来工作过的北新建材,中国建材集团在中国建材股份持股44%,而中国建材股份在北新建材持股35%,也就是说,在北新建材这家上市公司里国有股不足15%。澳大利亚提出所谓的竞争中性,是指国有股不得超过30%;美国最苛刻的州立法规定国有股不得超过25%。而我们很多的上市公司里,真正的国有股其实都不到20%,还戴“红帽子”参与竞争,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现在我们有了混合所有制,摘掉了国企的帽子,要进一步巩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效。真正做到国资委管资本,聚精会神地管好资本;中国建材集团是投资公司,决定投资为国有资本增值;混合所有制企业,就是一般性竞争性企业。这个问题不解决是不行的,因为我们遇到了挑战,不能自讲自话,要讲大家通用的语言,要被市场接受才行。
挑战二: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
最高领导人说,市场活力来源于人,特别是来源于企业家,来源于企业家精神。
中央和国务院发文指出,国有企业也有国有企业家。遗憾的是,很多政府官员包括社会都不承认国有企业有企业家。任正非是企业家,马云是企业家,但央企有创新的领导人是不是企业家,在座大家说是,但社会上有人不认为是,觉得是国资委红字头任命的干部。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企业家精神,如果企业家没有主心骨,这个企业是很难做好的。也有人认为企业的领导人、管理者是企业家,其实也不完全是,那些具有创新和冒险精神、善于捕捉机遇的人才称得上是企业家。
最近在山东召开了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论坛,很多知名企业家都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山东重工董事长谭旭光、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等三位地方国企的负责人也参加了主题论坛,大家觉得谭旭光、廖增太、王民更像企业家。关于企业家精神,现在社会上喊得挺响,但有关部门是不是要接纳企业家精神,是不是要真正保护、爱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这是根上的事。
我们看到现在地方国企改革紧紧围绕弘扬企业家精神,比如王民65岁,为了保证他能继续做,徐工集团退出一部分国有股;董明珠65岁,珠海国资委退出格力一部分国有股,来保证她能继续做;上海绿地三家国企持股48%,职工持股26%,三家公司发表公告,不做一致行动人,保证张玉良做董事长。
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企业如果没有一个企业家,那么这个企业就没法做下去。实际上企业家是国企的核心,不要认为有个干部就可以做企业。现在有些地方国企搞得一塌糊涂,就是因为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大量改由政府的厅局长担任,使企业行政化,这些国企又怎能做好呢?
挑战三:如何建立共享机制
企业到底是为了什么?1975年美国大企业圆桌会议制定了一个原则,即股东利益最大化、股东至上,指导了全球多年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现在他们又聚在一起开会,认为现代企业不能只关注股东,还要关注利益相关者。
我们进行市场经济改革,企业到底为什么?为国家保值增值没有错,没有所有者就没有企业。但经营者和劳动者呢?劳动者不能只给他们成本,因为他们靠工资连房子都买不起。劳动者应该参与公司财富的分配,共享成果。所有者可以得财富,但没有必要全部财富都归所有者。
今天的新经济和创新也一样,企业创新后的财富是否只归创业者少数人,还是应该分配一部分给员工,因为员工通过5+2、白+黑的工作付出很多劳动。我的想法是,我们必须建立新的分配机制。
关于分配报酬,十九届四中全会首先提出的就是劳动,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东西。我们的分配规则必须改变,财富分配应惠及职工、惠及所有利益相关者,而不是被所有者全部拿走。
民营企业所有者是这样,国有企业的上级单位也应该想通这个问题,国有企业的财富不能都被国家拿走,要让出一部分给管理者、劳动者。企业的员工、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应该得到应有的收获。埃及国家立法,企业的利润至少要10%分配给员工,这里指的是财富,而不是指工资成本。
国企应该积极改革。比如说华为,去年我专门和任正非谈了很长时间,华为的成功主要是因为有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加上它的财富分享机制。我们学万华,万华做得好也是因为机制,万华的股权结构是国有股20.6%,职工持股20%,剩下是散户。
最高领导人去年6月13日视察万华时,讲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最高领导人讲的这一席话回答了国企改革的关键点,是指导国有企业改革的箴言。
“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就是说国企能搞好,但搞好一定要改革,不能不改革。现在有人认为国企搞得很好,还改哪门子革?
“抱残守缺不行”,我们关键要理清楚“什么是残”“什么是缺”“谁在抱残”“谁在守缺”,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过去那些条条框框、陈旧的观念就是“残”和“缺”。
政府部门和国企领导人都有“残”和“缺”。“改革能成功,就能成为现代企业。”企业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前提是改革能成功。
从事国企改革部门领导,国有企业的领导人都要认真思考最高领导人讲的话,要不要扪心自问,要不要自我反思?要不要为改革勇于担当,放手一搏?如果认为改革都是别人的事,责任都是别人的,和自己无关,国企改革恐怕一万年都完不成,也永远没有结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