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原董事长宋志平:创新型经济的三个作用
编辑:admin 日期:2019-12-22 14:34:15 / 人气:
本次大会为期三天(12月6日-8日),采用“9+1”的会议结构,即于8日举办的“1”场创新领袖峰会,于6日和7日举办的“9”场主题论坛。9场论坛分别围绕当下最热门的零售新消费、金融科技、投资新趋势、智能硬科技、医疗大健康、产业互联网等领域,以及青年、女性和科学企业家等群体展开。
2019年是“创新者年会”的第五年,也是亿欧年会第五届品牌升级之际,年会由“亿欧创新者年会”正式更名为“世界创新者年会”,致力于搭建面向世界的科技与产业创新交流平台,让科技更平等,让创新更坚实。
本次年会上,还将发布一系列的全球创新报告和榜单,同时2019年度世界创新奖(World Innovation Awards,WIA)也将在会议上颁发,旨在对2019年世界范围内最具创新力的企业和个人予以表彰,共创科技美好生活。
在创新领袖峰会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原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发表了《创新型经济和企业家精神》的主题演讲,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我觉得创新型经济有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它可以进行结构调整;第二个作用是它可以解决发展同资源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第三是解决就业和提高收入。
2、做创新需要讲究效益,要有目的、有组织、有管理、有方法的去做创新。
3、企业家要做好几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要全力稳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第二点就是追求高质量,加快创新转型;第三件事就是建立共享机制。以下是速记整理(有删减):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来这里跟大家交流关于创新方面的一些情况。我在国企工作了40年,在央企做一把手做了18年,上个月刚刚卸任,我现在是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也是企业研究会会长。
对创新这个题目,我非常喜欢。我刚刚出了一本书叫《问道创新》。从去年到现在,我出了三本书,一本书叫《问道改革》,一本书叫《问道管理》,一本书叫《问道创新》,想在我退休之前能够把我在企业里面的感受写出来。
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三段话。
第一段话,想交流一下关于经济创新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而且这一转变已经快完成。过去高速增长时,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我们的资源和矿山成本也比较低。但随着成本和技术的提高,我们已经不能再沿用过去那种成长方式,所以改成了高质量发展。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把中国发展分成4个阶段,第一个是生产要素阶段,第二个是投资导向阶段,第三个是创新阶段,第四个是财富阶段。我觉得中国现在进入了创新导向的阶段,进入了创新型经济模式。我觉得创新型经济有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它可以进行结构调整;第二个作用是它可以解决发展同资源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第三是解决就业和提高收入。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85年时写了一本书叫《创新企业家精神》,这本书里面也提到创新型经济。讲了一个什么事?讲了二战后到1965年,欧洲就出现了经济衰退,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所谓的康德拉季耶夫的“长周期理论”。50年经历一个周期,从二战到1965年的20年间,欧洲经历繁荣后逐渐衰退。但是1965年到1985年的20年间,美国却没有出现经济衰退,反而出现了大繁荣,就业人数从7000万人提高到1.1亿人,还增加了4000万人的就业。
彼得.德鲁克研究说,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大周期理论不对?还是美国发生了什么?他经过研究认为,美国是因为从管制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也就是美国能够度过所谓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下降魔咒的原因,是因为美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创新经济。
我想了一下,如果我们从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到2012年,其实也经历了20年的繁荣,但是之后我们又出现了新常态——经济下行。在这样的一个时刻,怎么能够解决我们的经济的下行压力问题呢?同样,我们也是引入了双创,进行了创新型经济。这其实就是我们的一个解决方案。所以我们来看创新型经济、双创这些工作,实际上就是在国家大的经济转型背景下来看,它更加有意义。
这是我跟大家讲的第一段话,开展有效的创新。因为提到创新,大家马上想到两件事,一是大家会认为创新是天才人物去干的事,是马云、马化腾干的事,不是一般人物干的事;二是自己很盲目的去创新,结果失败的人不少。所以我总是说,创新必须进行有效的创新,其实创新可以降低风险,这就是我们企业家应该研究的。
创新有风险,但是企业家的作用是研究怎样把风险降至最低,所以在创新的过程里有这么几点,一是做有效益的创新,没有效益企业就不能生存,所以我们的创新要紧紧围绕企业效益,不要把它们对立起来,因为没有效益的创新,归根到底是撑不下去的。大家知道摩托罗拉做过创新,发了几十颗卫星上天,前些年也风靡过一阵子,但毕竟成本太高,好技术虽好,但这些创新没有给摩托罗拉带来积极效益,反而把摩托罗拉拖垮了。什么意思呢?没有效益的创新,对企业来讲做不得,所以要突出创新的效益性原则。
第二点是做有目的的创新,其实这也是德鲁克的一个核心思想。他认为一个有目的的创新,创新风险会减少90%。增加目的性,不要盲目的创新,你说搞石墨烯,遍地都在搞石墨烯;你说搞区块链,大家都搞区块链,其实高科技的东西没那么简单,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做,所以要有目的,要想清楚再去做创新,不要盲目。
第三个是有组织的创新。创新不可能单打独斗,要有组织的创新。我们老讲产学研结合,老讲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结合,它得真正结合起来才行。比如做动力电池,我们做这方面的企业很多,工信部就组建大家一起搞开放性平台,有钱的出钱、有技术的出技术,用户也可以参与,和企业一起做一个好的动力电池平台,而不是企业背靠背的搞很多投资,其实最后都是一些废铜烂铁。所以我们国家应该集中人力、财力做点像样的创新,而这也是我想说的。
第四个是创新需要加强管理。我记得那时候正好赶上创业板,中关村的企业请我去给它们讲讲,我在其中说你们做了这么多高科技公司,你们打算下一步拿到钱干什么呢?他们说要做生产线,做生产线干什么呢?卖东西,卖了东西干什么呢?收货款。我说你们做的事和我的企业是一样,这方面是做不过我的。我认为科技公司应该卖技术,不停地把创新技术作为产品,而不是把自己混同于普通企业。
这让我想起了爱迪生,他是个大发明家,爱迪生也很会说,也很会表现,所以他又吸引了很多基金,爱迪生认为企业就是技术加资本,他不相信管理,他也不请职业经理人,所以最后他搞的一塌糊涂。爱迪生的七个公司,都没有活下去,甚至还把他踢了出去,最后这个七个公司组合起来,就是后来的美国GE公司,而GE公司的前身就是爱迪生的灯泡公司。我讲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的创新要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第五个是创新要讲究方法。创新实际上是有方法论的,我把创新归结了一些模式,比如咱们大家老讲的模仿式创新、集成式创新、自主式创新、持续性创新、颠覆性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刚才项兵也讲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绝大多数创新都是模仿式创新的道路,包括国家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际上就是模仿式创新。模仿式创新并不丢人,因为这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必然要走的道路。其实,日本整个工业就是模仿式创新的发展方式,它不是降低成本,而是可以缩短时间,但随着国家发展,模仿式创新已经创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你过去跟跑,后来并跑,最后处在领跑,能模仿的东西没那么多了。
第二个是全世界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使得模仿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到了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阶段,自主创新主要是指原始创新和独立创新,也就是从0到1,这是很难的。我以前做过医药集团的董事长,做一个新药,大概需要10年时间、10亿美金的投入,所以在国外也都是那些大公司、大财团或者国家大学在投入,并不适合于中小型企业和一般性企业。
那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呢?就是走集成创新,集成创新的概念是外国人提出来的,因为全世界的技术没有一个是靠自己去干,都是大家结合起来。特斯拉有电动车,宝马、比亚迪、北汽也有,它们逻辑原理是差不多的,但却各有特点。这就是说,把所有技术集成起来,去产生一个新的创新,可能是现在很多企业大家要走的一条道路,即不是完全的模仿,也不是完全的自主。我们把所有的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产品,就是集成创新。
持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其实也很值得我们研究。现在我们讲颠覆性创新比较多,但是一个行业的颠覆性创新并不是每天都发生,它可能是二战10年才发生一次。比如像数码相机颠覆胶卷,其实百年才发生,卤化银技术做了100多年的胶卷技术,现在被数码颠覆了;像CIT液晶,过去叫彩色显像管技术,它也做了几十年,后来被液晶给颠覆了;录像带、录音带也做了几十年,后来被DVD颠覆了。什么意思呢?并不是说每天都在颠覆,但颠覆一场也是很可怕的。所以作为企业来讲,不重视颠覆式创新就有可能被颠覆,但也不是每天都等着颠覆。
美国一位经济学家写了一本书叫《创新者的窘境》,对于创新者来讲又要持续性创新,又要颠覆性创新,到底怎么办?一汽二汽的汽车厂,既要做汽油车,又要做电动车,因为大家知道汽油车现在全世界的保有量可能在15亿辆以上,电动车可能还不足2000万辆。它的比例说明,我们短期内不可能摆脱汽油车,全部用电动车。如果这样,对汽车厂来讲就麻烦了,因为它既要研究颠覆性创新,因为下面有可能被电动车颠覆。同时现在汽油车销量又这么大,企业还要研究汽油车如何能够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等。企业又不能说我不干了,就去搞电动车,所以这就面临着持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这样的一个选择问题。所以企业家是两难的,如果不做持续性创新,眼前的日子没法做;如果不做颠覆性创新,未来可能就要失败。所以窘境和创新的两难是我们经常遇到的。
那办法是什么呢?一方面做好持续性创新,另一方面另起炉灶。找一帮人完全不去做持续性创新的人,让他们去做颠覆性创新,是肯定要失败的。正如,企业一般不用做汽油车的人去做电动车,一般不用做CIT的这帮人去做液晶显示,不能用做卤化银胶片的这帮人去做数码。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讲,如果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值得思考。
还有一个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老讲高科技,其实高科技在美国的贡献率只有25%,75%是靠低科技、中科技和零科技。零科技是大量商业模式创新,其中并没有太大的科技含量,多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包括像淘宝、拼多多这些,其实大家看的都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并不存在技术上的多少创新。但这是我们现在应该研究的,因为高技术创新是比较难的,不是说人人都能做高技术创新。
我们国家有14亿人,这么大一个平台,如果做商业模式创新用平台就很容易成功,成功以后再用平台创新赚的钱去反哺高科技创新。中国建材在做两件事,有时候想想不可思议,一件事是做水泥,水泥原始的不能再原始了,可是水泥能赚很多钱,甚至沙子都能赚很多钱;另一件事是做新材料,碳纤维等这些材料,都是最高端的材料。但坦率来讲最高端的材料,眼前并不赚钱,那这些企业怎么办呢?就得用水泥赚的钱来支持做高科技新材料赚钱,事实上这个企业这么多年就是这样过来的,去年我的新材料开始赚钱,去年产生了上百亿的利润。没有前期水泥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新材料研究,这是我想讲的。创新有时候还得讲究这些方法,不能一根筋的盲目做,要想好后再去做,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观点。
第三个观点是以企业家精神推动创新型经济。我们创新的灵魂是谁?是企业家,这是以前熊彼特讲的。那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呢?前年9月份我们中办和国办发了一个文,里面有9条企业家精神,我又压缩成了3条,第一条首要的就是创新精神;第二条就是坚守,因为做企业不那么简单,三下五除二就能做出个东西来,做好一个企业总要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你想做到极致、世界一流,就需要三四十年的时间。
这些不是我算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因为我做了40年企业,像北新建材、中国巨石,都是做了40年,才做到了世界隐形冠军。像中国建材这个世界老大,其实也是做了40年时间。如果你不坚守,不创新,你是做不下去的,做企业是熬出来的、练出来的,甚至是活过来的。
第四就是责任,要有兼济天下的责任,这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企业家精神也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经济下行压力这么大,中美贸易摩擦压力这么大,结构调整压力这么大,在这个情况下,我觉得我们社会尤其需要企业家精神,或者这种创新精神,创新加企业家精神,这是德鲁克在35年前写的那本书,今天这本书一点也不过时,他确实是思想家。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是我们今天最最需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在2020年应该怎么做呢?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概念,在2020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做的还是要发挥企业家精神。我们企业家要做好几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要全力稳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现在大家讨论的很多,到底是6以上、6以下、还是6,老在这个问题上讨论其实也没用,关键是我们大家怎么去干,是通过企业家的努力,是通过社会和民间的投资,来确保我们经济能够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所以我们企业家就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第二点就是追求高质量,加快创新转型;第三个和项兵讲的一样,建立共享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975年美国的大企业俱乐部就是圆桌会议制定的形式,企业需要所有者至上,就是所有者(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这个原则指导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指导着全世界的企业,它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股东利益最大化,90年代美国又重申了这个原则,但最美国开会说认为错了,一个企业、一个公司的目标,应该是多重的,应该关心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关心社会,要关心劳动者的收入,所以还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更应该是这样。
作为我国企业家来讲,不能光是自己,我们还要达己达人,我们自己要兼济天下,公司更是如此。如果有共享的机制,能够让劳动者共享,我们的企业才能更好,所有者才会有更大的利益。我认为,像华为的成功是因为企业家精神加上他的分享、共享的机制。华为这么强的抗压力,不光是因为有任正非这样一个企业家精神,而是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好的机制,把所有的员工都凝聚在了一起,我觉得这是非常之重要的。
最后一点,加快全球化,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如我国现在正在做的“一带一路”等工作。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走出去”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既能够国内外联动,也能够带动我国经济动力增长,多走出去,多一份机会。我觉得这些可以结合起来,今天就给大家讲这么多,时间也到了,谢谢大家。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化工医药建材等 行业景气度改善09-14
- 新零售时代,传统家居建材品牌如何克服5大行业痛点?09-10
- 家居建材市场被疏解成为常态 转型升级需加速09-01
- 8月27日马钢(马鞍山、合肥)建材价格上调20元/吨08-27
- 2018中国家居建材行业异常艰难 出路在何方?08-27
- 中国建材“善建公益”基金召开执委会工作会议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