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并购重组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建材扛起产业升级大旗

编辑:admin 日期:2020-06-29 08:24:12 / 人气:

水泥,作为一种周期性极强的大宗商品,市场需求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直接影响水泥市场需求。
因此,放眼全球不少成熟经济体都经历了经济起步初期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带动水泥需求暴涨,后期伴随着经济转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水泥需求面临严重产能过剩的发展历程。
我国水泥行业高速发展期也几乎与改革开放步伐同步。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水泥需求暴涨,产能规模快速扩张。
资料显示,1978年全国水泥产量仅0.65亿吨,1985年达到1.46亿吨并跃居世界首位,2002年达到7.25亿吨,占全世界水泥总产量近40%,到2014年我国水泥产量达到有史以来最最高值24.76亿吨。
产能过剩 水泥行业发展进程中绕不开的阵痛
水泥作为基础建材产品,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前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内水泥生产线建设热情高涨,产能“疯狂”扩张。
2015年左右,水泥产能过剩由动态过剩进入绝对过剩之后,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绊脚石。特别是2015年,国内水泥行业曾经历了十年来最严重的的低谷,全行业企业大面积亏损,不少水泥企业面临破产危机,为经济稳定和地方就业等带来不利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水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29.7亿元,同比下降58%,利润不到去年的一半,甚至低于近七年的盈利水平。水泥行业企业亏损面约为35%,亏损面较上一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215.36亿元,亏损额较上一年增长一倍多。
全国31个省级地区中,有9个省出现水泥行业亏损,约占29%。产量方面,2015年水泥产量23.59亿吨,同比下滑5.33%。水泥需求25年以来首次负增长,水泥行业哀鸿遍野,形势尤为严峻。
行业利润下滑,业内企业生存困难仅仅是水泥产能过剩带来的众多负面原因之一。实际上,由于市场需求下滑,水泥企业不得不开展价格战,导致部分不良企业为片面压低价格,获取利润和市场空间,忽略水泥质量,引发质量问题,危害建筑质量安全。
除此以外,企业利润下滑也严重限制了水泥企业升级步伐。国内水泥行业由于前些年的高速发展,在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员工福利、绿色矿山、智能化等等方面均或多或少存在短板,补齐这些短板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显然无法提供这样的产业升级环境。
产能过剩,市场恶性竞争,行业利润下滑还波及到水泥上下游及相关产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例,水泥市场环境恶化,导致部分水泥企业技术升级意愿下滑(或无资金投入技术升级),进而致使装备制造业发展艰难。作为水泥行业技术升级的关键一环,装备制造业发展受阻,也不利于水泥生产装备的持续改进,阻碍国内水泥行业由大变强步伐的推进。
以上,仅仅是产能过剩为行业发展带来的大量不利影响中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总体而言,市场经济环境几乎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但是如何将产能过剩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小,考验的是行业真正的智慧。
并购重组 淘汰落后 中国建材扛起产业升级大旗
产能过剩问题在日本水泥行业曾经引发严重的行业动荡。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市场需求快速回落之后,日本水泥行业掀起价格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之后,日本水泥企业开始认识到,恶性竞争并不利于行业的稳定发展,进而拉开了大规模的并购重组的序幕。
到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水泥行业在经历从竞争到并购重组的历程之后,逐步形成了由四家水泥企业占据主导的市场格局,日本水泥行业发展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直至目前,日本水泥工业发展水平依旧位居世界先进行列,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日本水泥行业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中国有句古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日本水泥行业的发展经验,积极在国内水泥行业推进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望为化解产能过剩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而这一过程需要业内大型水泥集团企业发挥带头作用。
中国建材集团是国资委旗下大型央企,从2005年至今,中国建材以行业整合者的姿态大规模推进行业并购重组,先后建立起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等板块,对规范区域水泥市场,维护行业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2017年,作为当时国内水泥产能第一和第四的两家水泥企业,中国建材与中材股份合并(两材合并)开启之后,“中国神材”横空出世,重组后的中国建材集团水泥产能达到5.3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商,生产线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一方面解决了中国建材与中材股份长期以来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更好的发挥央企带头作用,规范水泥市场环境,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5年左右时间,中国建材先后关停了超过1000万吨熟料产能。如此大规模的生产线关停步伐,同样得益于并购重组后,中国建材对水泥业务的整合以及作为央企,为化解产能过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而肩负的历史责任。
当然,通过并购重组,化解产能过剩不仅仅体现在关停落后生产线方面。
一方面,由于市场集中度提高,行业恶性竞争问题得到了更有效的解决,为水泥行业实现合理利润创造了条件。据业内人士透露,近年来为稳定市场,避免恶性竞争,中国建材甚至不惜牺牲部分水泥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在推进并购重组的过程中,中国建材同样加快了技术升级步伐,对整合区域实行系统的技术和管理升级。逐步改变当地水泥行业大而不强,集中度低,市场混乱等问题的同时,推动行业整体技术和管理所水平提升。
特别是近年来,为响应中央“高质量发展”号召,中国建材进一步加大了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进程。旗下中联水泥是国内水泥行业最早实现超低排放的企业之一,泰安中联水泥智能工厂项目成为首个国家“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此外中国建材旗下一大批环保工厂、智能工厂正在全面推进……
中国建材熟料生产线
摆脱“两高一资” 央企引领正当时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江林曾如此总结中国建材并购重组成功的原因:“我们联合重组能取得成功,与我们实施的 央企市营 机制创新分不开。央企市营 的核心是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就是用市场化方式把央企的品牌、资金实力与民企的市场活力有机融合,实现了包容性成长。”
从2005年到2019年,14年时间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并不算长,但正是这短短的十多年时间,中国建材一跃成为全球顶尖大型水集团企业。截止2019年,中国建材集团水泥熟料销量3.91亿吨吨,商品混凝土销量1.12亿立方米,骨料销量5238万吨,工程服务收入人民币403.76亿元,收入人民币2534.03亿元。
回顾过往,并购重组无疑成就了中国建材如今的辉煌,而中国建材的成功则成就了中国水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中国水泥行业以往大而不强、集中度低、市场混乱、恶性竞争的局面。
中国建材旗下南阳中联花园式工厂
当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背景下,国内水泥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水泥行业有必要利用来之不易的内外环境,加速高质量发展步伐,彻底摆脱“两高一资”面貌。为此,良好而稳定的行业环境,合理的行业利润显得极为重要。
过往经验证明,以中国建材为代表的大型水泥集团企业,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加充分的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推动我国从水泥产业大国向水泥产业强国迈进。

现在致电 025-5533444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