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材料网挑战新局面,迎接新趋势

编辑:admin 日期:2019-06-01 16:20:50 / 人气:

现代建筑新型防水材料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即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为研究开发各种改性沥青防水材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以及高强胎体材料提供了基础。因基础化工工业的薄弱,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防水材料的发展十分缓慢,为数不多的防水材料厂商只能生产纸胎油毡,不仅产品单一,产品品种、规格、质量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显著。改革开放初期,建筑防水在建筑系统中所占比例很小,往往被建设者所忽视,加之材料单一、施工随意粗放、无防水设计等因素,致使 80 年代初期我国的建筑渗漏水问题居高不下,国家每年投入高昂的渗漏水维修费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此后,随着对建筑防水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防排结合、刚柔结合、以防为主、防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成为我国建筑防水的共识和指导原则。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保持迅猛发展,建筑防水材料工业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相应获得了良好发展机遇,众多防水材料厂商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大力研制开发新产品,并开始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使防水材料的品种不断增多,生产能力显著增长,技术水平获得较大程度提高,部分优秀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从而较快地改变了我国防水材料工业的落后面貌。时至今日,我国生产的建筑防水材料按材料特性和应用技术划分,可分为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密封材料、刚性防水材料、瓦类防水材料和混凝土堵漏止水材料等 6 大类产品。这 6 大类产品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配套、结构合理的防水材料生产与应用体系。与以往相比,建筑防水材料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形式,其形态发展趋向于复杂化、性能发展趋向于多样化、格局也趋向于更多品种多元化,建筑防水材料正不断朝着耐久、节能、功能三大方向快速发展。
  2、现代建筑新型防水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1) 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发展
  高铁专用防水材料、高性能聚氨酯材料、聚脲材料等一批创新产品日臻成熟和完善,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种植屋面系统技术、单层屋面系统技术、防水保温一体化系统技术等一些新技术不断完善和配套,日趋系统化;具有节能节材效果的轻钢坡屋面系统技术、全自动道桥防水卷材铺设技术、三元乙丙无穿孔机械固定技术、自粘高分子卷材预铺技术等一些新技术正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一些引进国外的实验方法,如防水卷材耐根穿刺性能试验、单层屋面抗风揭实验均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些科技创新活动表明行业技术进步正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2) 工程防水概念将进一步强化
  随着除房屋建筑以外的基础设施、市政建设等土木工程建设的兴起,工程防水的概念越来越清晰,特别是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码头、轨道交通、公共管廊等许多领域中,工程防水或混凝土防护技术都成为防水产业的外延,其内涵则是各类专用防水材料都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特殊场合,以满足各类不同工程的防水需要。在防水行业中,工程防水份额逐年上升,已成为防水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拉动内需的宏观产业政策逐步实施,未来几年,工程防水的比重将大幅度上升。
  (3)行业产业升级加速,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
  目前,我国防水建筑材料行业存在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行业集中度低、不公平竞争等问题,增强优质企业的实力,以良币驱逐劣币,提高市场集中度,才能维护合法企业权利,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合格产品。由此,行业领先企业纷纷加强科研投入和规模化、自动化生产线的投入,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随着国家和人民群众对建筑防水认知的深入,下游市场应用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提高行业门槛、淘汰落后产能等,一些不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企业将直接被淘汰。因此,未来具备规模化、自动化、产品品质好、性能高、售后服务能力强的企业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提高,行业发展及行业内企业将更加规范和完善。
  在新机遇下,白智伟先生创办的中国建筑(5.610, 0.01, 0.18%)材料网应运而生,在“中国国搜”主办“2019中国互联网行业平台海选活动”中,“中国建筑材料网”成功入围。此次活动中平台创始人白智伟在接受采访中表示,将会用全新技术和高品质带动平台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信誉求发展、以品质求生存”的经营理念,切实贯彻新的行业国家标注为主导方向,为行业企业和用户提供高质量,高品质,高技术的服务,也通过中国搜索让更多的用户了解“中国建筑材料网”。
  上线以来的中国建筑材料网,在中国搜索的推动下,技术不断优化升级,推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的概念,致力打造建材行业的品牌。将“中国建筑材料网”的服务借助国家级平台名扬海内外。

现在致电 025-5533444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